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老照片库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农村不见的6个行当留下的古董

    信息发布者:韩秀玲
    2017-01-25 20:10:38   转载

    1/6 赤脚医生的皮箱,上世纪60、70年代,村民十分敬重赤脚医生,在那个贫穷的年代,他为农民作出了巨大贡献。随着社会的进步,乡村都建立了社区门诊,医生都规范化,赤脚医生这个称呼也消失了。

    2/6 客家人做瓦的专用工具。围屋,是客家特色民居建筑。这个工具一次能做出三片瓦。为什么这个工具就能做出来盖围屋的瓦呢?现在,会这个技术的人越来越少。

    3/6 铁砧是打铁匠用的垫子,每个铁匠铺都有。如今铁匠师傅大都年老体衰,年轻人没有学的,打铁会逐渐远离了我们。

    4/6 木工用的刨子,一个人,一把锯、一支尺、一条线、一块木,为木工。木工做家具涉及到开料、选料、开榫及组装,无不体现着技工师傅的技术。现在开榫机精确度越来越高。像凿子、刨子、铲子、墨斗等传统木工工具,现在是很难看到了。

    5/6 小炉匠(咕噜匠)的两个箱子,一个箱子是风箱,一个箱子是装各种扒锔子、腻子、砧子、锤子等工具。挑担走时,随身体摆动摆锤便有节奏地击打铜锣,发出清脆的叮当声响。“没有金刚钻,别揽瓷器活”一语就出自小炉匠这行当。那一切都很原始,也渐渐地走向遥远。

    6/6 地主留下的打赏用的盘子。我们哪能"坐吃山空",所谓“富不过三代”就是这个道理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